當海珠橋的“跳橋秀”見慣不怪之時,卻有情侶選擇用海珠橋來見證愛情。前日,記者在海珠橋上所見,兩邊護欄上有4把鎖,其中兩把能隱約見到用油性筆畫下的心形和“I love…”的語句,可惜字跡也在日曬雨淋中遭到磨蝕,看不清情侶名字。有網友驚嘆:海珠橋是要複製藝術橋的節奏麽?
  不曾想舊貌換新顏的海珠橋,在修複後再度進入街坊視野,已一躍成為浪漫之地。過去,海珠橋的角色包括交通要道、景點、高科技的象徵,以及特殊年代敵人攻擊的目標,除了老廣對海珠橋的情懷,恕我孤陋寡聞,還真沒聽說這橋有什麼愛情故事。也許,這正是一城地標的遺憾所在,總覺得缺了點神秘。
  而稍顯荒誕的是,在另一個顯性的層面,因為屢屢成為各色人等的攀爬選擇,嚷嚷著要從上頭跳下去,海珠橋近年來逐漸打破沉寂,衝出廣州。有的爬橋為了討薪,有的爬橋因為喝醉,有的慕名而來,只為來一次“跳橋秀”,甚至還有人是為了爬上去推下跳橋者。總之,爬上去的都成了人物,橋也成為中國名橋。
  當跳橋勝地成為愛情秀場,這轉變讓人猝不及防。試想早有掛同心鎖這妙招,哪還需要有關部門裝釘板、纏鐵絲,乃至通過抹“黃油”來驅趕跳橋者呢。雖然,爬橋者目睹同心鎖也未必能被愛情感化,決定放棄激烈的鬥爭手段,但畢竟重鎖纏繞橋身,這橋終歸是不好爬了,其功效相當於防護裝置吧。
  另外一點,同心鎖作為一種信物,標註了眷侶美名,有的還配了精美的照片,以使偉大愛情天地可證,日月可鑒。俗話說,“寧拆十座廟,不毀一樁親”,跳橋者踏上一腳之前,總要猶豫再三吧。如果跳橋者無視這一切,將同心鎖視為向上的階梯,在輿論聲勢上首先就要輸一截,畢竟愛人者,人才愛之嘛。
  當然,這隻是玩笑。事實上,我真心憂慮的是,有鑒於國人善於模仿的傳統,同心鎖會不會某天搖身一變,也被維權者利用起來。畢竟鎖頭那麼大,可以刻不少字,用來示愛也好,用來訴苦伸冤也罷,不過是寫作者一閃念的事。倘若真有後者,當愛情鎖里夾雜著一些維權的故事,這橋也足夠別緻了。
  猶記得當海珠橋成為跳橋勝地之初,輿論便呼籲,相關部門應確保更為順暢的申訴渠道,讓維權者無需再通過爬橋來表達其無奈。換言之,海珠橋作為羊城一景,不該以跳橋聞名,更不該承擔信訪辦之職。而無數案例已證明,制度管道若不疏通,堵住海珠橋也堵不住其他場地,成為維權者激烈表達的場所。
  如今,這呼喊看來有必要再加上另一套說辭——— 讓掛鎖示愛的朋友們放心愛吧,不用擔心,自己掛上的那套同心鎖旁,回頭會掛上來幾個爭相訴苦的鄰居。否則好彩頭沒圖到,還叫人心神不寧呢。□柴辣  (原標題:[街談]當海珠橋變成愛情秀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u87vulbw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